总之,相对于丧葬等级制度森严的两京地区而言,山西地区则相对宽松,对于等级制度的执行并不严格,同时还保留有传统的丧葬习俗。
以上三种墓葬类型中,以第一种薛儆墓的级别最高,但薛儆本人的身份要特殊一些。薛氏家族中薛瓘娶了太宗之女城阳公主,薛绍娶了高宗与武后之女太平公主,薛儆本人娶了睿宗之女鄎国公主,其子娶了玄宗之女唐昌公主,是历史上的一大望族。薛儆墓之所以葬在运城,按墓志所载原因是归葬。薛儆本人的官职,职事官较高的是太常少卿、岐州刺使,太常少卿为正四品,岐州刺史为正三品官职,他散品官职为从三品,勋官和爵官很高,为正二品。所以他的墓葬在建筑风格方面是依据京都的形式,于山西地区而言只是一个特例,不具有普遍性,不能代表山西地区唐代砖室墓的通性。
摘要:山西地区发现的唐代砖室墓大多集中在太原与长治两个地区,根据墓室建筑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将砖室墓分为3种类型:(1)带有多天井、过洞和小龛的墓葬;(2)带少量小龛、壁龛或耳室的墓葬;(3)不带有小龛、壁龛、耳室的墓葬。总体看来山西地区唐代砖室墓均为单室,墓室尺寸(薛儆墓除外)都在3米左右,规格都不高,墓室内地铺砖现象则比较普遍,墓室的四壁皆弧方形。相对于丧葬制度严格的唐代两京地区,山西地区砖室墓有僭越之嫌,对于等级制度的执行并不严格,同时还保留有传统的丧葬习俗。
这些墓葬的墓室平面呈方形、圆角方形或长方形,它们不带有小龛、壁龛、耳室,是砖室墓的常见形式,下面以其中几座墓为例进行简单介绍:(1)长治地区范澄墓,墓室平面为圆角方形,四壁用二顺一丁和一顺一丁两种方法砌筑而成,向上收成穹窿顶。南壁开有一个券顶墓门,墓室内的地面用条砖平铺了一层(图5)。④(2)长治地区乐道仁墓,墓室平面为长方形,室内有一座砖砌棺床(图6)。⑤(3)长治地区王休泰墓,墓室平面近方形,室内的地面用条砖平铺一层,葬具为木棺(图7)。⑥(4)太原金胜村6号墓,墓室平面为长方形,墓室顶部为方锥形,在南壁开有一个券顶墓门,墓室底部用条砖平铺一层,北部有一座砖砌棺床,墓室的顶部及四壁都绘有壁画(图8)。⑦
根据墓室建筑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将砖室墓分为3种类型:
第二种墓葬类型中,墓主人大多数都能确认有官职在身,官品从正五品到从九品不等,可见壁龛、小龛、耳室这些建筑是一种等级的体现,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建筑这些附属设施,带有这些附属设施是身份的象征,也是山西地区唐墓用来区别等级的一个显著标志。
总体看来山西地区唐代砖室墓都为单室,墓室尺寸(薛儆墓除外)都在3米左右,规格都不高,墓室内地铺砖现象则比较普遍,墓室的四壁皆弧方形。相对于丧葬制度严格的唐代两京地区,①山西地区砖室墓有僭越之嫌,因为两京地区一些官品不高的官员也只能建筑土洞墓,更何况是没有官阶的平民呢?所以山西地区的一部分砖室墓主人明显逾制。而弧方形砖室墓在唐代两京地区更是身份的象征,在高宗到玄宗时期只有官品在三品以上的人员才可以使用,到唐末时才扩展到正四品。而山西唐墓中连平民都建筑弧方形的墓葬,这种情况在两京地区是不可想象的。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,这种情况似乎并非是墓主人故意逾制,因为向上追溯则可发现,在北朝时期,山西地区的墓葬即流行此种建筑形式,由此可见,对于山西地区而言,四壁弧形只是一种流行的传统建筑方法,他们只是秉承传统而已,并不与等级有任何联系。
一
1.带有多天井、过洞和小龛的墓葬这种形式的墓葬
选自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1年12期,华 阳(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)
这种形式的墓葬数量也不多,包括太原地区发现的赵澄墓、太原西南郊唐墓中的M3,长治地区发现的宋嘉进墓、王义墓、崔拏墓等。赵澄墓墓室平面为方形,墓顶为穹窿顶,墓门外左右各有1个耳室,墓室顶部及四周皆绘有壁画,保存较好。②太原西南郊唐墓的M3,在墓室的东壁筑了一个圆拱形的耳室(图2)。宋嘉进墓墓室的筑法为三顺一丁,墓室平面为圆角方形,墓顶为穹窿顶,墓室四壁均有拱形壁龛,东西北壁各有1个,南壁东侧有2个,西侧1个,共6个,均高0.28米、宽122 社会科学战线·2011年第12期·区域历史与文化0.1米。①王义墓为三顺一丁法砌筑,在甬道的两壁各砌了一个小龛,均高1.02米、宽0.5米、深0.3米,小龛内各放置一武士俑(图3)。②崔拏墓墓室的平面近方形,在墓室的东西两壁上各砌有一个对称的耳室,形状相同,门皆高0.15米、宽皆0.8米、深皆0.3米。两耳室高出墓底地面0.13米。在东耳室内放置二头骨及部分散骨,随葬品为一铁镜、一铜镜;西耳室内放置一头骨及部分散骨,随葬品为一三彩罐、一青釉瓷灯,在耳室门口中部放置铁刀一把(图4)。③
Copyright © 2021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